主題「到部落走走」後,我的心得分享:
園長媽媽說:「教學,一是〝演繹法〞;二是〝歸納法〞。」「演繹」,就如同我們將舊經驗,延伸新的經驗做延伸教學,一同做整合。「歸納」,就像「孟子」與「荀子」各自主張之教育方法。
「孟子」主張教育方法,在於順應人之良善根性以輔導之,講求因材施教。教育因人而產生,選擇教材應當以符合「人」之需要為依歸,應用教學法應當以有助「人」之學習為轉移,對人有用之材料及有助於人學習之教學法。
「荀子」之教育方法,重視學生多元智能,個別差異。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,經營後天的教育環境,落實道德教育,培養學生道德實踐的能力與行為,道德教育方始有效。
兒童哲學專家楊茂秀教授則告訴我們:「我們將會發現,教與學的活動其實和孩子在沙灘上的遊戲差不多,所有的成果都會隨著時間與潮流,從無到有到無,重要的是過程裡的愉悅跟心醉神迷。」
上述那段話,令我想起,在主題的尾聲,有次開會,園長媽媽說:「一開始要出發關於文化主題,我內心有些許的空虛,腦中對於原住民的概念不是很健全(無)。經由這整個主題下來,我也可以對原住民文化侃侃而談了!(有)」她還舉了一個孩子受到主題的影響力的例子,她笑談說:「有一個孩子肚子痛一直哭個不停,他媽媽將電視轉到原住民電視台就忘了疼痛,看的目不轉睛。」
我聽了心有戚戚焉呢!經過這一個多月主題的教學後,讓我對於原住民這個族群文化特色…等。此刻內心的感受(動)是滿滿的,以往看電視看到原住民都會略過,現在卻是會停留觀看,而且也聽的懂節目對於原住民文化的介紹呢!經過此次整個主題洗禮過後,感動的事有很多,最大的收穫是,我也從「到部落走走」主題中,與孩子們一同學習、成長。
「到部落走走」的主題,看似結束,也看似剛開始。那是因為我們繼續又從中發現「新的人、事、物…與感受,從無到有、到無…。」兒童哲學專家楊茂秀教授也說:「喚醒孩子的好奇,就足夠去啟發孩子的心靈。不要給太多東西,使負擔太重;只要一點點火花,如果有易燃的東西在旁邊,就會燒起來。」就如同我們將這「到部落走走」主題,延續到下一個主題「運動大會」一樣,會不停的有新火花出現,繼續延續「原住民精神」到11月的「運動大會」。
內心也很期待11月的運動大會,不知會有何種感動的火花出現!
- Nov 21 Tue 2006 14:01
[心得]10月總心得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